回顧2018 台灣水耗竭直擊全台灣水庫乾涸現場 曾文一度剩2% | 台灣新聞 Taiwan 蘋果新聞網
2%,這是6月初乾旱時,全台最大水庫曾文水庫的有效蓄水量,也就是1022萬立方公尺;同時間,280公里外的北部石門水庫,水位下降7層樓、露出龜裂泥地,蓄水量也僅剩30%。所幸,南部即時來了一場西南氣流帶來的大雨「解渴」,直至前日(26日)曾文水庫有效水量增至25%(編按:去年與前年同期蓄水量達80%以上),雖然稍解旱象,但仍不足夠全面供應緊著而來的二期稻作用水供應,等於是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。 蘋果透過長期觀察與獨家取得衛星圖資,調查台灣從年初開始少雨,更遭受梅雨季缺水、旱季拉長的異常天氣,顯示氣候變遷不再只是南極崩裂的冰山一角,而是出現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情況,台灣,已正式進入「水耗竭時代」。 ■南部水命脈曾文水庫 水量一度剩2% 梅雨遲來,南部水庫拉警報。6月7日這天,供應嘉南地區最重要的民生、農業與工業用水,有效容量達45373萬立方公尺的曾文水庫,有效蓄水量僅剩1022萬立方公尺,也就是瀕臨見底的2%,蘋果透過空拍可見,整個水庫上游乾涸見底。 而供應農業的烏山頭水庫,有效蓄水量也掉到14%;位於中上游的六甲夢之湖,更出現難得一見的乾裂大地,觸目驚心景象,讓人見識大自然的威力。今(28)日雖然蓄水量上升到45%,但烏山頭水庫淤積嚴重,透過衛星影像,水庫上游仍是乾涸一片。 ■極端氣候襲台「沒水痛苦,水太多也痛苦」 而在蓄水量掉到22%的台南南化水庫,一名水利工程公司協理說:「雨不來就是不來,賴神(行政院長賴清德)來也沒用啊!他6月2號來,說我們在抗旱,可是,說不定月底就在防災了,就氾濫成災了!沒有水痛苦,水太多也痛苦!」一句話,生動點出在極端氣候下,水資源管理的困境。 中央氣象局副局長鄭明典指出,由於氣候變遷,「降雨越來越不均勻,旱季越來越長,雨季來得晚但結束早。雨日變少,但總雨量幾乎不變,表示強度變大:要不沒雨,要不就下很大,對水庫是很大挑戰」。據統計,台灣年降雨日數,從百年前平均155.8天,減少到現今僅119.4天,落差達36.4天,減少趨勢明顯。 鄭明典說,這波乾旱是因自去年9月後就沒颱風,加上梅雨遲到,拉長枯水期;今年梅雨已結束,總雨量比往年少,要解除旱象,仍要等颱風。 ■仁義潭蓄水量狂掉 居民質疑為何不限水 至於供應嘉義地區民生用水的仁義潭水庫,蓄水量則掉到20%。位於入水口的仁義潭大草原露出,成為居民打卡景點,還有附近住戶來關心。居民許先生說:「很納悶,為什麼沒有分段限水,這次都不停,好像水都用不完。至少先分段限,能撐較久,萬一不下雨就慘了。關心也沒用,改善的是政府啊!」 對於旱情,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振源見到記者來訪,嘆了一口氣:「希望趕快下雨!」他說今年降雨不如預期,曾文和烏山頭水位低於「嚴重下限」,迫使台南在5月底進入一階限水。他們在6月初完成農業一期耕作的供灌,接下來供應民生用水為主,「希望6月底以前,不要進入對民生產業影響較大的限水」。 ■水庫淤積29% 淺碟效應加劇危機 場景轉到台南白河水庫,這裡正利用枯水期進行清淤。台灣水庫泥沙淤積嚴重,可蓄水量變少,形成「淺碟效應」而加劇水危機。官方統計,全台95座水庫原先總容量為28.9億立方公尺,淤積量為8.4億立方公尺,淤積率高達29%。 師大環教所教授汪靜明分析,台灣地質年輕破碎、山高水急,一旦大雨來襲,土石容易沖刷到水庫;921強震後,地質再次鬆動,導致2000年後沖刷更勝以往。 另一原因,則是上游保育地遭破壞。嘉南農田水利會白河工作站工作人員張順發就說:「上游開發比較嚴重,你可以看到那邊的關子嶺,上面很多都是溫泉飯店。那上游是集水區,所以水會從那邊下來。」 ■北部石門水庫 水位下降7層樓 《蘋果》也前往北部最重要的石門水庫,發現6月初的水位已從滿庫的245公尺,降至224公尺,下降約7層樓高度;不僅溢洪道的結構露出水面,乾燥的河床上,也呈現蜘蛛網狀的大面積龜裂。 「滿水位的時候,碼頭在上面那棵樹那邊。現在要滿水位,要等颱風了吧!」一名在水庫工作的船夫手指遠方,說明水位處於低點。 6月8日,桃園地區罕見的在豐水期亮起「水情稍緊」的綠燈。不過,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邱忠川信心滿滿說,「今年應該可以過!已進入豐水期,而我們有做建庫50年的大數據分析,發現豐水期的降水佔到全年7成,枯水期僅占3成,所以對目前水情,關心但不要擔心」。 但不幸的是,端午節前後的梅雨並沒有為北部帶來大量降雨,直至前天(26日)石門水庫有效蓄水量僅37%,比今年最低30%時只多了7%約1400萬噸水量,仍然處於接近低水位下限的220公尺,比照往年同期的水量都高達90%以上,水情依舊非常嚴峻。 ■「危機正在發生 政府要有guts蓋水庫」 「口袋太小」,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吳瑞賢分析,水危機主因是水庫太少,就算積極清淤,也無法解決蓄水量不足的問題,「水庫是 30、40年前設計出來的庫容,到現在用水增加多少?」官方統計,全台水庫總容量為20.5億立方公尺,而水庫年供水約41億噸,平均需運轉2次,負擔承重。 南區水資源局主任劉俊杰也說,經濟部認為應該開發水庫,但環保署重視水土保育,「中間要怎麼拿捏平衡,即使是政府部門都很難,誰說了算?水資源的開發,水庫蓋不蓋?不蓋沒有水,水怎麼來?」 今年梅雨6月13日才來,然而接續的颱風季能否穩定降雨,難以預料;加上水庫淺碟、執政者不思開源的「佛系管理」,都將加深缺水危機。 「我們都在等梅雨跟颱風,但台灣風險很大,因為你的口袋只夠過半年。政府要有guts(膽量)蓋水庫,要有肩膀做這件事」,吳瑞賢說。水資源危機正在發生,政府單位不能只是「拜神佛求降雨」,應勇於開發與管理,帶領全台度過「水耗竭」。 水耗竭專題出版後,引發不少網友熱議。網友林宗盈認為,台灣水庫泥沙淤積嚴重,可蓄水量變少,形成「淺碟效應」而加劇水危機。那地方政府就應該利用這段時間趕快清淤,不要只會怪老天不下雨。 《蘋果》今天前往石門水庫勘查,發現乾涸情形依舊嚴重,清晰可見大面積底泥,水庫旁經營餐廳的江姓店家抱怨說,「缺水怎麼做生意!」無奈說,「父母年紀上岸不方便,乾脆不回家了。」家住水庫對岸的仙島,上岸時會遇到泥濘走路不方便,只好暫時住在親戚家。 呂姓水庫工程人員表示,「你看到岩石上長滿草,之前水位都蓋過去。」指出今年梅雨季缺水,影響最大是遊艇人員,上游地區景點幾乎到不了,業者把原先蓋在阿姆坪的遊艇碼頭,遷移至石門水庫這,但效果有限。 訂閱《蘋果新聞網YOUTUBE頻道》➔http://bit.ly/2J25cls 🍎全面解鎖,APP免費即點即看→https://ift.tt/348AsaR 📣千呼萬喚《蘋果》付費會員「無廣告版」來了→http://bit.ly/2Z9Gqny ● 蘋果新聞網:https://ift.tt/2ARjMYx ● 蘋果FB:https://ift.tt/1eCHA0n ● 加入蘋果LINE:https://goo.gl/Mi2vqW 相關影片: 福原愛產後養出「台灣舌」 被江宏傑踩雷點崩潰痛哭 (https://youtu.be/3Fdmb1vMOeI) Toro 郭葦昀曝ENERGY合體卡他身上密因 變身CEO寧沒出道過 (https://youtu.be/72IR4kkKxmY) #蘋果新聞網 #StayHome #WithMe #跟我一樣 #宅在家
View on YouTube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